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经验 > 正文

996的本质是什么(996的思考)

很多小伙伴都关心996的本质是什么(996的思考)相关问题,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出996的本质是什么(996的思考),一起来看看吧!

图片来源@Usplash

文|IMS 李檬

90 年前有一个预言: 21 世纪的科技发展,将使人们彻底从工作中释放出来。那时,人们每周只需要工作 15 小时(相当于一周只工作两天)。人类将第一次面对一个问题 怎样打发那么多的休闲时间?

这个预言者叫梅纳德 凯恩斯,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,当时是与爱因斯坦、弗洛伊德齐名的学术权威、时代巨人。

这个预言也是符合逻辑的,科技发展确实催化了工作效率,包括电话、电梯、电脑、高铁、飞机甚至拉链、电动剃须刀等等,都在帮你提高做事效率,你我将会用更少时间做更多工作,时间被释放出来,这有什么不对呢?

可是,时至今日,这个社会竞争强度、这个商业变化节奏, 工作制 已是很多科技公司的新常态,即早上 9 点上班、晚上 9 点下班、一周工作 6 天。

一些互联网公司甚至进入 724 模式 ,因为有手机、有微信,一周 7 天 24 小时可以随时待命,准备 boss、客户随时找你说事,休假期间或者深更半夜也习以为常。

甚至有人直言: 按时下班的互联网公司今年都死了。

我时常在想:现代科技已如此惊艳,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反而会被工作 捆绑 得更紧?

几年前有一个新闻报道:一次,新浪微博的服务器突然瘫痪了,正在结婚的一位关键技术员工,立刻暂停婚礼,穿着新郎礼服开电脑干活儿。

敬业啊!可是,不敬业行吗?

百度 CEO 李彦宏曾表示: 我每天早上 5 点多就醒了,因为我很着急,着急今天抓不住机会,明天浪潮就过了。

阿里巴巴的大股东孙正义更是直言: 巨变即将到来,我非常激动,感觉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。

也许很多人是看到了机会,放任 个人生活被工作侵犯 ;也许很多人是感受到压力,被动接受 996 工作制 甚至 724 模式 。

IT 科技和互联网已经产生跨越时空的恒久影响,不论你做什么工作,在什么位置上,是否对时代剧变有所洞察,机会 or 压力绝不仅仅源于你的身边、你的家庭、你的国家,可能在世界的另一头,甚至你不知道的哪个角落。你要迅速做出决定、有所行动,不至于输给时间。

当今时代,你必须不停奔跑,才能留在原地。这是时代带给每个人的焦虑感。

加速工作、加速思考、加速竞逐这个时代的各种商业机会,这确实是一种生存需要。

可是,在我看来, 996 工作制 或者 724 模式 终究还是一个管理问题。

为什么聪明的 boss 都激烈反对员工加班

前段时间,我听传媒大学的一个教授说: 万物互联时代,大家都在抢跑, 996 工作制(早 9 点、晚 9 点、一周工作 6 天) 都是被 网络效应 给逼的。

这是什么意思呢?

网络效应,就是互联网公司拓展用户的 规模效应 用户规模增长 2 倍,商业价值就会增长 4 倍;用户规模增长 3 倍,商业价值就会增长 9 倍。

比如 Uber 连接了大量的司机和搭车者,形成了一个正反馈循环:想要打车的人越多,就会吸引越多的司机加入 Uber;司机越多,打车的人就越多。

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正向循环 每增加一个新用户,会给整个网络、所有用户带来价值提升。

可是, 网络效应 要发挥作用会有一个临界点(临界值)。

比如拼多多的用户规模突破 500 万时,那个 自传播的口碑效应 就加速扩散,启动了之后销售、用户规模的加速度增长。

网红 雷军的粉丝数量超过 500 万时,随之进入 加速度周期 ,粉丝数量从 0 到 500 万用了几年,从 500 万到 5000 万以上只用了一年不到。

现在,微信已经有 10 亿的月度活跃用户了,而别的社交 APP,比如阿里巴巴的 来往 、小米的 米聊 就少得太多。

因为微信抢先突破了用户加速增长的临界点,跑赢时间,于是就赢得社交网络的最大份额,有了难以撼动的商业 护城河 。

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,都会加速快跑,赢得 谁先过临界点的比赛 。

最早过临界点的人, 网络效应 会帮你直接抵达终点。这个用户沉淀、用户黏性一旦形成,四五年内难以撼动。

因为这种 网络效应 的催化作用,互联网公司都在抢跑、抢时间,所以,出现了包括 996 工作制 、 724 模式 、 927 模式(早 9 点、凌晨 2 点、一周工作 7 天) 等等各种工作模式。

可是,同样是互联网创业,同样争夺 网络效应的赛点 ,当初 Netflix(网飞)公司就激烈反对员工加班。

大概是 2001 年前后,Netflix 一直亏了不少钱,又遇上金融危机,上市被推迟,融不到资,被迫进行了一轮大裁员。

2002 年 Netflix 上市成功,业绩开始爆发了,CEO 哈斯廷斯面临两个问题:一、人手开始紧张;二、普遍开始加班。

怎么办呢?那就招人。

招聘了很多新员工进来,反而,加班更多了。

很多一线工程师、部门主管纷纷表示不满,要求裁员。为何加班多,反而要裁员?

结果,裁减、优化了一批员工以后,公司效率明显变好,大家时间也宽松多了。

因为A级员工跟很多B级、C级员工一起工作,B级、C级员工越是加班加点工作,工作效果也不会太理想,最后还是由A级员工来收拾烂摊子。

A 级员工宁愿自己把工作做了,这样反而效率更高、效果更好,与很多B级、C级员工一起共事,还得帮同事收拾烂摊子。

A 级员工往往不用加班,就能做好很多事,无辜的是,会被一些B级、C级员工拖累加班。

自那以后,哈斯廷斯开始明白:一个公司能给员工提供的最佳福利,不是什么咖啡、健身房或者丰富的午餐,而是让他们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。

乔布斯也说过:A级的员工与A级的同事合作,大家都轻松,时间也自由;而B级的员工找来C级和D级的同事,熬更守夜也不会将工作做到A级水平。

为什么聪明的 boss 都激烈反对员工加班?

因为A级员工只需要自由调节时间,工作就 OK 了,加不加班根本不是一个问题。频繁加班也不能改善工作效果,时间的消耗、效率的损失,最后还是公司买单。

唯一的解决方案是 招最好的人

《哈佛商业评论》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: 留神你身边忙碌的同事,也许他们无所事事。

《哈佛商业评论》主要是说美国公司的一些员工 兢兢业业的无聊 ,看起来总是在电脑桌旁忙碌,大部分时间对工作帮助不大。

几年前的一个统计数据显示:在美国公司,员工每天花在与工作无关的网络闲逛上的时间超过 90 分钟。

欧美国家公司本来就很少加班(硅谷例外),很多是早上 10 点上班,下午 3 点喝完下午茶,收拾东西就准备撤了。

当然,也有硅谷创业公司经常加班,类似于中国的 996 工作制 ,可是, 员工可以聪明地消磨掉多出来的几个小时 。

工作时间不等于工作效果。

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公司总是讲 帕金森法则 :一半的员工,两倍的工资,三倍的效率。一个公司砍掉一半的人,给每个人的工资增加一倍,剩下的人能发挥三倍的效率。

对于硅谷创业公司、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说,加不加班根本不是一个问题,重点是 要招最好的人 。

Netflix 已经给创业公司做出了一个经典示范:

1、Netflix 员工的假期是没有限制的。

你一年里想休假多长时间就休假多长时间,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。而且,休假都是带薪的。如果你想休假,提前和自己小组的同事打好招呼,做好交接就行,不用额外审批。

2、Netflix 给予员工选择自己薪酬组合的权利。

任何一个 Netflix 员工,入职时可以拿到一个 薪酬包 ,这个 薪酬包 的总额是确定的,但是你可以决定里面现金部分有多少、期权部分有多少。Netflix 员工普遍倾向期权部分,只要 Netflix 业务在快速发展,这就是降低离职率的 金手铐 。

Netflix 相信员工属于那种 一流的人 、 成熟的人 ,不用呆板的规矩和条例去限制他们。

他们看起来工作时间很自由、节奏宽松,最重要是,他们心中向着公司,就会对工作做最好安排。

哪怕有经常加班的同事,他们也是基于事业动机,清楚这个努力的预期回报,而不是将工作当作包袱。

Netflix 没有在 网络效应 的刺激下抢跑,反而走出最好的节奏,跑到了最前面。

所以,当很多人公开反对 996 工作制 的时候,我更看重如何确定清晰的工作目标、如何将工作目标做出最好的分解和落实到位(这是效率来源),如何让大家看到努力工作的预期回报(这是工作的精神动力)。

B 级员工会被A级管理带入A级行列,正确的时间被正确的人带入正确的工作状态,你会渐渐看清楚事情的本质,也会塑造你的核心能力。最重要是,做时间的朋友。

更多996的本质是什么(996的思考)相关问题请持续关注本站。

相关文章:

  • 乱的组词是什么啊是什么啊(乱组词组什么-)2023-04-01 16:51:24
  • bgm是什么车的缩写(bgm车什么意思)2023-04-01 16:51:24
  • 二两茶是什么茶(二两茶叶是多少)2023-04-01 16:51:24
  • 5201314到底是什么意思(520134是什么意思-)2023-04-01 16:51:24
  • 下降头是什么意思的回应(下降头是什么意思-降头真的存在吗-)2023-04-01 16:51:24
  • cmy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(cmyk是一种)2023-04-01 16:51:24
  • 三纲五常的三纲是什么五常是什么(三纲五常哪三纲五常)2023-04-01 16:51:24
  • idol是什么意思英文翻译(idol是什么意思英语翻译)2023-04-01 16:51:24
  • 发表评论

    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